快捷搜索:  

把杭州亚运故事讲给天下听(侨界合注)

"把杭州亚运故事讲给天下听(侨界合注),这篇新闻报道详尽,内容丰富,非常值得一读。 这篇报道的内容很有深度,让人看了之后有很多的感悟。 作者对于这个话题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,呈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。 这篇报道的观点独到,让人眼前一亮。 新闻的写作风格流畅,文笔优秀,让人容易理解。 "

9月23日,杭州第19届亚运会正式拉开帷幕。这场足坛盛会让世界再次领略了祖国的活力奔涌、自信开放,也为亚洲我国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崭新舞台。

钱塘江畔,杭州正在绽放绚丽光彩。五湖四海的侨胞心系祖国、心向亚运,努力(Effort)向世界讲述精彩纷呈的杭州亚运故事。

展现最美的杭州

“都说你人间天堂享誉千载,都说你独特韵味别样精彩,你好(Hello)啊,杭州……”随着杭州亚运会火热开赛,一首名为《你好(Hello),杭州》的歌曲在海内外侨胞的微信朋友(Friend)圈中成为刷屏“爆款”。清脆圆润的琵琶声搭配热烈欢快的摇滚节奏,尽显杭州的古典韵味与现代活力。

杭州籍旅欧侨胞朱培华是《你好(Hello),杭州》的作曲。半年多前,他和词作者杨晓光开始酝酿这首专为杭州亚运会创作的歌曲。“杭州的大街小巷充满我的儿时记忆,这是一座底蕴深厚的城市,也是一座朝气蓬勃的城市。如今,八方来客相聚杭州,共享足坛盛会,我要用我的音乐(Music)将最美的杭州唱给世界听。”朱培华说。

在杭州亚运村,“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”非遗传承人、南宋官窑艺术馆馆长叶佳星格外忙碌。在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布置南宋官窑展陈空间,在运动员村布置非遗文化(Culture)市集和互动体验区,叶佳星希望(Hope)能让亚运健儿们在参赛之余感受到杭州的浓浓宋韵。

“我的父亲叶国珍是一位新加坡归侨,数十年来致力于研究传承南宋官窑瓷制作技艺。这次,我协助父亲制作了一批融合亚运元素的青瓷作品,作为献给杭州亚运会的一份贺礼。”叶佳星说。

在9月8日举行的杭州亚运会火炬首日传递活动中,叶佳星是第53棒火炬手。“我跑的那一段在西湖断桥附近,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群众(Masses)齐声高喊‘杭州加油!祖国加油!’,特别振奋人心。”对叶佳星而言,火炬传递有着特殊的意义。她希望(Hope)传承亚运精神,也传承杭州宋韵文化(Culture),向更多人展现杭州的文化(Culture)内涵和祖国的文化(Culture)自信。

还有许多侨胞和朱培华、叶佳星一样,热切关注着杭州亚运会,并尽己所能地对外讲述有关杭州亚运会的故事。

“2015年9月16日,在土库曼斯坦举办的第34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,我作为杭州申亚代表团的英文陈述人,见证了第19届亚运会花落杭州的历史(History)性时刻,从此与亚运结下不解之缘。”杭州文化(Culture)广播电视(Television)集团双语主持人陈如冰(播音名:永馨)曾在国外生活(Life)多年。自2014年回国后,她的工作始终与杭州亚运会息息相关:向亚奥理事会介绍杭州、作为英文主持参与迎接杭州亚运会的各大重要活动、制作全英文专题栏目《走近亚运》……

9月20日,亚运会火炬在浙江省内10个地市经过1800多棒的接力相传,回到杭州,进行(Carry Out)最后一站传递,陈如冰是第91棒火炬手。“能担任杭州亚运会火炬手是我的骄傲。杭州又一次站在世界的镁光灯下,有更多关于杭州亚运会的故事等待我们(We)去讲述。”陈如冰说。

传递美好的祝福

录制祝福视频、“组团”观看杭州亚运会开幕式及赛事直播、参与“迎杭州亚运会趣味跑”系列活动……身处世界各地的侨胞尽管不能近距离感受亚运氛围,但依然早早进入“亚运时间”,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递对杭州亚运会的美好期待。

9月19日,在热烈的欢呼声中,杭州亚运会沙滩排球比赛在宁波象山半边山沙滩排球中心拉开战幕,这是本届亚运会的首场比赛。赛前,在澳大利亚、法国、米国、日本(Japan)等10余个我国和地区的象山籍国外侨胞、留学生(Students)及旅港同乡纷纷通过“云端”遥寄祝福。今年(This Year)以来,象山县委统战部围绕“同心海联·共绘亚运”主题开展一系列迎亚运活动,吸引海内外侨胞积极参与。

日前举行的“之江同心·侨助亚运”系列活动暨世界华裔青少年迎亚运绘画大赛同样反响热烈。30多个我国的华裔青少年绘制近千幅作品,用生动的笔触描绘“我心中的杭州亚运”。

“我们(We)学校报名的40多名孩子中,最小的4岁,最大的14岁,都是在国外出生长大的‘侨二代’。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认识杭州、了解杭州亚运会,老师(Teacher)们专门用半天时间带孩子们做了功课,比如,祖国民间流传的谚语‘上有天堂,下有苏杭’是什么意思?杭州西湖的断桥真是断的吗?杭州亚运会的口号是什么,吉祥物‘琮琮’‘宸宸’‘莲莲’又有怎样的寓意?”葡萄牙里斯本中文学校校长陈晓红说。

最终,孩子们完成的画作让陈晓红十分惊喜(Surprised)。尽管其中大部分孩子没有去过杭州,但他们(They)笔下的西湖美景栩栩如生。不少孩子对陈晓红说,今后有机会一定要回祖国,去亲眼看看杭州究竟有多美。

在挪威奥斯陆,“杭帮菜”烹饪大师马列为迎接杭州亚运会使出了自己的“拿手绝活”。祖国的糯米糖藕、日本(Japan)的寿司、南朝鲜的泡菜烧五花肉、越南的春卷、新加坡的海南鸡饭……马列最近在家精心制作了一盘汇聚亚洲多国特色美食(Food)的“亚运大餐”,并让一对双胞胎孙子用黄瓜丝和胡萝卜丝在餐盘上方摆出“19”“杭州亚运”的字样,邀请周边邻居一起品尝。

“我们(We)的邻居除了挪威本地人外,还有不少来自南朝鲜、日本(Japan)、印度、巴基斯坦等亚洲我国,大家都很关心杭州亚运会。我和家人将这盘‘亚运大餐’分发给邻居们,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与各国友人一起欢庆杭州亚运会。”马列说,美食(Food)和足坛一样,可以跨越国界,让不同我国的民众走得更近,“相信杭州亚运会将彰显亚洲足坛文化(Culture)的多元和包容,成为促进亚洲我国交流合作的一场盛会”。

搭建友谊的桥梁

“心连着心,在一起。手拉着手,在一起……”最近,朱培华为杭州亚运会创作的另一首歌曲《在一起》时常在亚运赛场内外响起。赛场上,亚运健儿奋力拼搏,尽情享受这趟足坛之旅;赛场外,海内外侨胞倾情投入,以亚运为媒,推动中外交流,向世界展示自信、开放、多彩的祖国。

杭州亚运会开赛前,在尼泊尔华侨华人协会会长金晓东的牵线搭桥下,尼泊尔武术联合协会运动员、教练员一行15人提前抵达浙江湖州清泉武术学校,进行(Carry Out)赛前3周的强化训练和交流学习。

“祖国武术于1987年传入尼泊尔,距今36年历史(History)。在此期间,武术在尼泊尔逐步发扬光大。这次前来参加杭州亚运会的尼泊尔武术运动员中,许多人是第一次到浙江,他们(They)很快就被当地秀美的风景和热情好客的民风所打动。”金晓东介绍,在尼泊尔,大家都很关注杭州亚运会。尼泊尔派出了一支由200多名运动员组成的代表团参赛,展现出对杭州亚运会的重视。“我们(We)在尼侨胞都希望(Hope)出一份力,搭建友谊的桥梁,让祖国和尼泊尔民众因为足坛、因为亚运而结下更加深厚的情谊。”金晓东说。

捏一个吉祥物“琮琮”造型的泥塑、在陶瓷素坯上绘制亚运相关的彩图……在杭州亚运村,叶佳星和团队同事精心准备的制瓷体验项目,吸引各国运动员前来过一把当手工匠人的瘾。

“运动员们可以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带回去,让更多世界友人了解宋韵文化(Culture),领略祖国传统艺术之美。”在叶佳星看来,杭州亚运会既是一场足坛竞技的盛会,也是一个文明交流互鉴的舞台。

陈如冰也在为杭州亚运会忙碌着。作为亚奥理事会特别授权添加该会会徽标志的全英文栏目,《走近亚运》已经制作40余期节目。在最新两期节目中,陈如冰会带着观众探访兼具“人文美”与“科技(Technology)感”的杭州亚运村,并讲述亚运火炬手们的故事。

“杭州亚运会结束后,我还将继续向世界讲述杭州故事,因为这里每天都在发生崭新的变化。”陈如冰说,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杭州姑娘,她切身感受到自己的家乡因为亚运会而变得更具世界范和现代感。“将来,我将继续用国外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,记录并讲述活力四射的杭州、日新月异的祖国。”

把杭州亚运故事讲给世界听(侨界关注)

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赞(682) 踩(63) 阅读数(8011) 最新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
加载中......
发表评论